
拔牙前必看:什么情况下必须拔牙?什么情况可以保留?
近遇到不少人拔牙问题。有人因为牙痛难忍匆忙拔牙,事后却发现其他牙齿开始松动;也有人反复发炎的智齿一直不敢拔,导致邻牙蛀坏。事实上,拔牙是门学问,既不能盲目跟风,也不该一味抗拒。今天我们就来,哪些牙齿非拔不可,哪些还能挽救。
先来看看什么样的牙齿能保留
1. 位置周正的智齿。如果智齿生长方向正常,能完全萌出,且日常清洁到位,这样的智齿可以伴随终身。特别是已经与对侧牙齿形成稳定咬合关系的,更无需强行拔除。
2. 无蛀牙无发炎的牙齿。只要牙齿本身健康,从未引发肿痛,也没有形成深龋洞,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维护保留下来。
3. 能正常咀嚼的功能牙。特别是、第二磨牙,这些承担主要咀嚼功能的牙齿,即使有轻微问题也应优先治疗而非拔除。

这些情况建议尽早拔牙
1. 蛀牙无法修复。当蛀牙侵蚀到牙根下方,或形成垂直性根裂时,保留价值就不大了。强行保留可能引发反复感染,甚影响相邻健康牙齿。
2. 阻生智齿反复发炎。这类智齿像埋在口腔里的定时炸弹,每次发作都伴随着剧烈疼痛和张口受限。长期炎症还可能邻牙牙根。
3. 牙周病导致重度松动。当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三分之二,牙齿已经失去支撑,保留这样的牙齿反而会加速牙槽骨萎缩。
4. 矫正需要的预防性拔除。在牙齿拥挤的情况下,有时需要拔除个别牙齿为矫正创造空间。这种情况需要正畸医生严格评估。
5. 引起囊肿或的病源牙。某些牙齿可能成为颌骨囊肿的诱因,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后,需要及时干预。
拔牙前后的注意事项
决定拔牙后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很重要。医生会通过拍片评估牙根形态、与神经管的位置关系,提前规避手术风险。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,需要先将指标控制在范围。
拔牙当天记得吃饱早餐,避免空腹操作引发低血糖。术后要严格遵循医嘱:咬紧棉球40分钟帮助止血,24小时内不刷牙不漱口,饮食以温凉软食为主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不要用舌头反复舔舐创口,这样容易导致血凝块脱落,引发干槽症。

缺牙后要及时修复
除了智齿外,其他牙齿拔除后都建议及时修复。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咬合关系紊乱。目前常见的修复方式有种植牙、固定桥和义齿,具体选择需要根据缺牙位置、牙槽骨条件和经济状况综合决定。
后提醒大家,定期口腔检查比治疗更重要。通过每年一次的全景片检查,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。记住,的牙医永远不会盲目建议拔牙,而是会基于判断,为您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