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健康:家长必须知道的5个关键点
很多家长认为,乳牙坏了不用管,反正迟早要换。这种想法大错特错!儿童口腔健康不仅影响牙齿发育,还可能牵连全身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科学守护孩子的牙齿。
乳牙蛀了不处理,后果比你想象的
6岁的童童因为长期喝夜奶,门牙已经发黑缺损。家长觉得"反正要换牙",结果导致恒牙胚发育畸形,不得不进行矫正治疗。乳牙蛀蚀会引发牙髓炎、根尖周炎,甚影响下方恒牙胚的发育。更的是,长期慢性炎症可能诱发肾炎、风湿热等全身性疾病。建议发现龋齿后,尽早到儿童口腔科就诊。
3岁前就该做次口腔检查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应该看牙医。国内也提倡"1-2-4原则":1岁前完成检查,2岁前建立口腔档案,4岁前完成龋风险评估。早期检查能发现喂养习惯问题,比如长期使用奶瓶可能导致"奶瓶龋"。医生还会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,很多家长都不知道,后牙的窝沟是容易藏匿食物残渣的地方。
窝沟封闭:性价比高的防蛀措施
当孩子后牙完全萌出后(大约6-8岁),建议做窝沟封闭。这个处理只需要10分钟,通过在牙齿表面涂布特殊材料,把容易藏污纳垢的沟隙封闭起来。数据显示,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,龋齿发生率降低80%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已经出现龋坏或牙齿尚未完全萌出,都不适合立即做这项预防处理。
儿童刷牙常见三大误区
1. "孩子自己刷得干净":实际上8岁以下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未发育完善,家长必须辅助刷牙,尤其是晚上那次。
2. "用力刷才干净":过度用力会损伤牙釉质,应该选用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。
3. "不含氟牙膏更":其实适量氟化物能强化牙齿,3岁以上建议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。
这些情况必须看儿童牙科
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及时到儿童口腔科就诊:乳牙早失导致邻牙倾斜、恒牙萌出异常、牙齿外伤断裂、长期口呼吸导致腺样体面容。特别注意,12岁以下儿童不是缩小版,他们的牙髓腔大、牙根未发育完全,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和材料。
记住,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。每天早晚和孩子一起刷牙,定期拜访牙医,把看牙变成愉快的体验而不是恐惧的回忆。毕竟,健康的牙齿是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。





